今天是:
首页 - 正文

学高身正 无私奉献——记台州市第六届拔尖人才王小岗教授

作者:建筑工程学院    新闻来源:建筑工程学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2-01
    王小岗, 1967年7月出生,陕西兴平人,结构工程专业博士,教授。2005年作为高层次人才被引进至台州学院,现担任台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党总支副书记,同时兼任浙江省教育厅土建水利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台州市防汛防台防旱研究会副理事长,台州市重点学科负责人。曾获中国力学学会优秀力学教师称号,浙江省教育厅“事业家庭兼顾型先进个人”称号,台州市政府“金雁奖”,台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入选台州市“21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是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资助人选,2010年11月被评为台州市第六届拔尖人才。学高身正、无私奉献、淡泊名利是全院师生对其的一致评价。
    学高身正,修己育人。
    “学成方能教成,学真才能教真,教书最终目的是落在育人上的。”王小岗教授一直秉持这样的理念。为此,他始终保持严谨求真、敢为人先的科研精神,强调科研反哺教学。
    多年来,他一直潜心于本专业前沿领域研究工作,先后在《中国科学》、《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60多篇,SCI、EI收录10余篇。200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现台州市在该领域申报零的突破。
    基于他跨越力学、公路桥梁、建筑工程、岩土工程等多领域的专业知识,他的课堂教学不但具有理论深度和知识广度,更有深入浅出、化繁为简的艺术,深受历届学生欢迎,连续多年评教优秀。同时,他非常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曾指导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创新项目一项,并获全国三等奖。毕业的学生曾给他留言“您的求知、求真、求实的治学和教学态度,是一本超越课堂、终生受益、立身做人的教科书”。
    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
    “把学院的发展当做事业来做!”,这是王小岗对班子成员和学院教师提出的要求。他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2005年他刚到台州学院时,土木工程专业只是机建学院下的一个专业,相关教师只有他1名教授,4名青年教师。他责无旁贷地挑起大任。为了实现专业和学科的发展,他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时间带领教师加班加点。实验室搬迁、本科评估、专业申报、学科规划……他硬是带着这支平均年龄不到30周岁的队伍一一拿下了。每一次加班,最后一个走的总是他,以致在办公室过夜成为常事,甚至在女儿高考期间,他也顾不上照顾。
    基于这种忘我拼搏的创业精神和团队意识, 学科专业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从无到有、布局科学、快速发展,各项工作走上了良好发展的轨道。2006年,土木工程专业成为校重点建设专业;2008年,给水排水专业开始招生;2009年4月,建筑工程学院成立;2009年年底,“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学科成为台州市高校重点学科。目前,学院基本形成“软土地基工程的减灾防灾研究”、“建筑结构及基础的防台减灾研究”、“交通基础设施的防灾减灾研究” 3个区域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学科服务社会成效显著,深受地方部门和企业的好评。
    淡泊名利,甘当人梯。
    “学院的成绩是全院教师的功劳,是班子全体成员的努力结果,不是我个人的。”熟知王小岗的人都知道他把个人得失、权财名誉看得很淡,把学院发展、教师的成长看得很重。他有三不原则,即“不争资源、不争项目、不争奖”,给年轻教师提供更多的机会;他不计个人得失,牺牲休息的时间帮青年教师站稳讲台、批改申报书、跑项目;他淡看金钱,经常用自己的科研经费去扶持学院教师开展科研工作;他说权力就是责任,学院领导班子的责任就是带领大家共谋发展。
    “台州是一片发展的热土,台州学院是一个成就辉煌事业的舞台。” 正如王小岗教授在台州学院椒江校区启动仪式上作为教师代表发言时所说的,他正带领着全院师生把建工学院的发展当做事业去做,团结协作、创业创新,实现新建学院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