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校园动态]市委宣传部长叶海燕为我校师生作形势政策报告

作者:宣传部    新闻来源:宣传部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05


    11月2日下午,台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叶海燕来我校,在临海校区学术报告厅为师生作《增强文化自信 构筑精神家园》专题报告,并为新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授牌。校党委书记潘璋德主持报告会;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韶光、专职调研员朱连明,校领导龚建立、金则新、冯尚申、张辉、金先龙、赵小明、王正、李大兴、牟惠康出席,全校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及师生代表200多人聆听了报告。
     报告以丹麦与安徒生童话、莎士比亚等相关故事及汉字“和”为引题,首先阐述了优秀文化输出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及中西方的文化冲突;着重围绕“增强文化自信 构筑精神家园”主题,联系台州实际,就为什么要提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是什么、如何实现文化自信、怎样推进理论创新等问题进行具体深入的阐述。
    叶海燕部长引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的 “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等重要论述,认为这既是文化理念又是指导思想。她表示,随着经济社会转轨转型,思想观念多样杂陈,如何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是一个时代课题。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问题,充分体现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和历史担当;全会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这是全党的共同意志,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凝聚共识,就是要增强“四个意识”,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高扬马克思主义精神旗帜,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强调文化自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是应对世界多元文化冲突与碰撞的现实需要,是提升中国文化话语的理性支撑,是解决思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对症良方。文化自信需要讲好中国故事,道路不能走偏,文化不能丢掉,自信更需自强。
    叶海燕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深入理解和大力培育文化自信提供了基本遵循。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基因,正是源于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完备的思想体系、向上向善的优良美德、国家社会治理的宝贵智慧;革命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文化成果,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文化支撑和强大精神动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叶海燕强调,台州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激荡融合的海洋文化、秀绝壮阔的山水文化、光荣历史的红色文化、影响深远的和合文化、享誉世界的台州制造等,是台州发展恒久的动力。坚定文化自信,台州要有底气;建设文化强市,台州要有担当。一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好文化根基;二要繁荣文艺精品创作,传播好台州故事;三要提供文化自信有力支撑,发展好文化产业。要扎实推进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夯实基层、加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要传承好台州文脉,守护好精神家园;服务经济发展大局,讲好台州故事;利用地方文艺对外传播交流,打响特色品牌。
    叶海燕部长还以当地著名企业家艰苦创业的事迹及网络作家长期不懈努力取得成功的感人故事激励青年学生,希望同学们珍惜大学时光,为实现人生梦想积蓄力量。一要树立辩证思维,独立自主地把握人生航向;二要培养家国情怀,充满朝气地追逐人生梦想;三要提升综合素质,成为“有几把刷子”的可造之材:要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锐意进取的创新意识、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扎扎实实的实践能力。她同时希望大家始终保持敢想敢干、敢闯敢拼的激情,在砥砺中奋进,靠智慧与实干成就一番事业,在创业创新中实现人生价值。
    潘璋德书记代表学校,感谢市委宣传部长期以来对学校事业发展的关心支持,感谢叶部长亲临学校为师生作精彩的形势政策报告。他表示,叶海燕部长的报告内容丰富、阐述透彻,并对师生如何实现文化自信提出具体要求。要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组织学习,深化对报告的认识,落实报告提出的要求;广大师生要切实增强文化认同,宣讲好中国故事,积极传承创新民族优秀文化。
    潘书记同时强调,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是省委的重要决策部署,旨在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学院要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各项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推进学校思政工作再上新台阶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