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转型阵痛与创新活力激烈碰撞,如何锻造一把精准丈量时代的人才“新标尺”,成为关键。台州市黄岩区以“永宁骏才”评价体系升级为支点,撬动人才发展机制的深层变革。
据了解,此次升级的契机,主要是贯彻落实省里提出的“企业认定、政府认账”工作部署。焕新后的“永宁骏才”评价体系,聚焦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新兴领域三大主战场,彻底打破“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刚性枷锁,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普适性人才评价体系,进一步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全面激发了社会各领域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
值得关注的是,如今的“永宁骏才”全面整合了黄岩区现有的人才评价机制,涵盖六大类别:用人单位自主评价、主管单位人才评价、行业团体公荐、“拔尖人才”专项评价、“企业认定、政府认账”专项评价以及其他创新人才评价。它犹如一把多维标尺,既丈量精准支柱产业与特色行业的技艺深度,更清晰标定新兴领域的创新刻度。在这一全新价值准绳下,企业骨干、社会组织精英、自由职业者等多元人才竞相涌现,共同构建起一个活力奔涌的人才生态新格局。
放权用人主体 筑牢传统产业人才之基
人才评价的话语权归谁?黄岩的选择清晰而坚定:回归用人主体。
作为“中国模具之都”,黄岩深谙传统支柱产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扎根一线、技艺精湛的“土专家”“老师傅”。他们或许学历不高、职称不显,却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练就绝活,是产业迭代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如何让这些“潜才”浮出水面、获得认可?黄岩亮出了关键一招:行业团体公荐。在这一机制中,政府发挥监督作用,行业协会负责公荐把关,企业掌握提名主动权。用人主体切实当好“评价主体”,真正建立起以“实技”和“实绩”为核心考核依据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浙江凯华模具有限公司是中国大型注塑模具重点骨干企业、国家级技术企业,也是黄岩区第一批行业公荐试点单位之一,共入选模具组长梁建宇和技术主管蔡文军2位公荐人才。其中,梁建宇虽只有初中学历,但从事模具工作29年,其间刻苦学习,狠钻技术,参与公司多项专利研发和技术攻关,被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授予“卓越模具工”荣誉称号。
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是激发人才活力的指挥棒。凯华模具人力资源部总监毛晓晴指出:“公荐注重真才实学,评上的都是技术骨干,员工积极性高了,企业留才也更有力了。”据了解,黄岩区首批13名公荐“行业菁英”,均基于企业自主评价产生,其中大学及以下学历占84.6%,共有发明专利15项,组织、参与48项实用新型专利研发。
更彻底的放权体现在“企业认定、政府认账”专项评价上。其作为今年“永宁骏才”新纳入的评价类型,着重突出企业自主权,赋予企业人才标准制定、评选流程设计等全链条权限,真正让用人主体“说了算”,也让更多扎根一线的骨干人才享受政策红利。
这一举措得到企业的一致好评,浙江天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松绑让我们能设置更‘接地气’的跑道,比如单设青年人才赛道,把更多车间、实验室里的‘真金’挖出来、用起来。”截至目前,黄岩已授权15家企业开展自主评价,评出人才52人。
足以见得,这把“新标尺”量出的是真材实料,夯实的是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人才底座。
拓宽人才疆域 赋能新兴赛道奔涌之势
“永宁骏才”这把“新尺子”,丈量范围绝不囿于传统车间。它敏锐地将刻度延伸至民营经济、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广阔天地,精准标定基于新技术、新需求、新模式涌现的新兴产业、新兴职业。也正因此,这把尺子,丈量的是人才在产业领域的突出贡献度,是行业专业度与市场认可度的集成,旨在汇聚前沿力量,锻造面向未来的竞争优势。这一过程中,尤其体现了人才在产业领域的突出贡献度,是行业专业度和市场认可度的集成。
近年来,跨境电商已逐步发展成为外贸发展的新亮点、创新创业的新平台和服务“一带一路”的新载体。黄岩区商务局跨境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主任胡诚凭借主管单位人才评价方式,获得了“永宁骏才”的荣誉。
翻阅他的履历,作为“跨境电商发展规划师”,胡诚参与筹建了黄岩“双循环”跨境电商产业园,他以产业园为阵地,带领团队推动黄岩区新增跨境电商主体147家,培育海外自主品牌31家;累计培训企业70家,培育跨境电商师等级认证人才105名,同时联合台州学院创业学院共建大学生跨境电商创业实践基地。目前,该产业园已入选浙江省商务领域共同富裕试点项目(第二批)名单,公共服务中心被认定为浙江省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成员单位。
“这份荣誉让我深切感受到,只要在岗位上创造价值,就能被时代看见。”他的话语道出了众多新兴领域人才的心声。
新评选出的跨境电商发展规划师、碳排放管理员等一批“永宁骏才”,让社会公众认识到,无论是村内运营的“共富工坊”,还是国际领先的节能环保产业,都能行行出状元,加速形成创新创业创造万马奔腾之势。
“永宁骏才”,应时而出,也恰恰回应了时代对于人才的新期待。这把人才评价的“新标尺”,如同精准的光束,定位了当代人才价值的清晰坐标。它更似一枚深具远见的“战略棋子”,正悄然引发黄岩产业生态的链式变革:纵向深扎,传统支柱产业因一线技能骨干的活力迸发而焕发新生;横向拓土,新兴战略领域因多元前沿人才的汇聚而获得坚实支点。在黄岩,从深耕车间的技术工匠,到弄潮数字经济的跨界人才,都在“被看见、被认同、被成就”的生态中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创新故事。
——发布于2025年7月18日《浙江日报》
https://zjrb.zjol.com.cn/html/2025-07/18/content_3837601.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