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页 - 灵江评论 - 正文

十问台州学院(下)

作者:特约评论员 灵江潮    新闻来源:宣传部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03-10
    第五问:引进人才,我们有什么?
    我们地处浙东南一隅,区域上的劣势是不言而喻的。金华浙师大相比于在杭高校,也有类似的问题。转化劣势为优势也并非绝无可能,待遇是重要的因素,而华盛顿大学的雷尼尔效应,又足可证明环境有时候比待遇更重要。那么,待遇、环境、生活质量、发展空间、人的价值和信仰等等,都有可能成为吸引人才的综合元素。“不问我们现在是什么,而问我们将来能成为什么?”人才需要的仅仅是实惠,还是也需要某种理想?
    第六问:培养人才,我们缺什么?
    在我们学生的智能水平和素质结构中,到底什么是“短板”?是文化内涵还是动手能力?是交际心理还是社会经验?是刻苦精神还是创新思维?是长远目标还是现实理性?一味攀高,向名牌大学看齐当然不现实,而一味俯就,跟非本科院校论高低,也是自贬身份。在大众教育背景下,要出人才,是应该提高大众化程度,还是应该加大对少数精英的培养力度?
    第七问:教学改革,我们变什么?
    我们的教学标志性成果已经为数不少,而我们的教育环境,到底有哪些要件“缺席”?是读书氛围还是训练营地?是育人观念还是成长机制?是人文激情还是科学精神?从硬件设施到柔性体制,从专业设置到课程体系,从教室结构到教学模式,从社团活动到实践环节,我们到底有多少创举?多少拙笔?多少欣慰?多少遗憾?
    第八问:体制创新,我们要什么?
    体制创新乃改革之本。“理念-制度-执行”,这是从形而上到形而下、从思想到行动的实现过程,显而易见,制度是中心。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是和岗位聘任制配套实施的,是在增量上扩充,还是在存量上盘活?应该塔尖更宽还是底盘更大?基本薪金如何界定?绩效工资如何分级?一个薪酬管理学上的永恒命题就是:如何用有限的资金最大限度地刺激员工的积极性?
    第九问:关心民生,我们做什么?
    作为高校教师,应当志存高远,有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但这种高要求是和衣食住行等生存必需的低标准紧密相连的。自强不息者固然不会因生存资源的优裕与匮乏改变其上下求索的决心,但我们不能要求普通群众都拥有圣人情怀。对于后者,解决后顾之忧,更能奋然前行。办公条件、食堂建设能否成为他们以校为家的理由?代建房能否成为精品屋,成为令人欣羡的安居工程?子女入学能否成为他们感激学校的精神源泉之一?交通便捷能否掀起他们经常往返实验室的热潮?校园美化和人文关怀能否满足他们期待的优雅情调?
    第十问:我们距离有特色有影响的地方性大学,还有多远?
    我们要在台州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生力军作用,成为台州的学术研究中心、文化引领平台、人才培养高地,就要用实力说话,要让部分学科在全省要有影响,部分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在全省有地位,要有一批出色的学科带头人、一批名师、一大批优秀毕业生。要实现这一目标,中间有多少的路要走?需要经过多少个程序多少个环节?需要多少个完美的细节来焊接这之间的道道链环?